濕敷行不行?淺談濕敷療法
醫師專欄
文/賴柏如(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)
1970 年代有醫師會使用濕敷方式(wet dressing)治療皮膚疾病,在 1991 年,Goodyear 醫師於英國皮膚科雜誌首次提出完整的研究報告,將濕敷應用於 30 位嚴重異位性皮膚炎孩童上,其方法是將外用束縛帶浸潤於弱效類固醇乳膏中,一天兩次敷於患者皮膚上,施行兩週後,皮膚病灶幾乎完全清除,他將其命名為濕敷療法(wet wrap therapy),從此之後,此療法在歐美廣為人知,不只應用在異位性皮膚炎上,同時也治療於慢性濕疹、乾癬、 紅皮症等皮膚疾病。
對嚴重反覆性異位性皮膚炎有效的治療方式
除此之外,梅約診所(Mayo clinic, 2020- 2021 年美國醫院排名第一名)從 1930 年代就開始使用濕敷方式治療皮膚疾病,2012 年該醫院於美國皮膚科雜誌發表文獻,回 顧30年來使用濕敷療法治療孩童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臨床經驗,共有 218 位患者住院接受治療,平均高達 90% 患者經過 3.61 天治療後,皮膚顯著改善,可見,濕敷療法對於嚴重反覆性的異位性皮膚炎是非常有效的治療方式。
台灣約在 15 年前即引進濕敷療法,當時都僅限於住院治療,因此鮮為人知,平 均住院約 3-7 天,每天操作 6-12 小時,同時需要一整個醫療團隊協助,才有辦法達成,住院治療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,所以僅有少數醫院提供此項治療方式,除此之外,病患並不會學習如何自行操作,出院後即不再施行,因此又再復發,造成病情反覆。
操作方式看似簡單
雖然濕敷療法很有效,但住院治療比較繁雜同時需耗費大量人物力,所以如果能改良成居家版,病患和照顧者學會如何操作,不但可以節省醫療資源,同時增加醫囑性,也能使病情更為穩定。「居家版濕敷療法」如何施行呢?首先,一定要先徵詢醫師意見,評估病患皮膚狀況是否合適,千萬不要未經醫師評估下就自行使用,有可能會使皮膚狀況更加惡化,操作方式簡單說明如下:
通常等待 2-4 小時後,再取下束縛帶,同時可再塗抹一層乳霜增加保濕度。醫師會根據皮膚改善的狀況,調整濕敷的頻率、時間和配方,因此,一定要在醫師監 督之下施行。
濕敷療法使皮膚屏障恢復正常
主要從四個機轉來看,第一:束縛帶包住皮膚病灶,提供一個有效的保護膜,可以減少抓癢,抑制癢抓癢的惡性循環;第二:內層為濕性束縛帶,可以讓皮膚表面溫度降低,促進血管收縮,減少發炎物質釋放,進而降低癢感;第三:增加皮膚飽水度,減少皮膚水分散失;第四:束縛帶包覆著乳霜或藥膏,可以使其吸收更好。
根據研究顯示,皮膚經過濕敷療法後, 可使原本被破壞的角質層再次復原,使皮膚屏障恢復正常。
不是異膚病患都可做濕敷療法
每個病患都適合濕敷療法嗎?不然,尤其皮膚併有感染時,流湯流膿的狀況下就不太適合,反而會使感染更加嚴重,另外,若病灶上有許多傷口,病患反而會感到刺痛,接受度也會大幅下降,除此之外,濕敷療法也可能產生合併症,例如毛囊炎和膿痂疹,因此需經由醫師審慎評估後,才能判定是否可行。
濕敷療法可以當作嚴重異位性皮膚炎孩童患者的第一線治療,但居家操作一定要先諮詢醫師,設計符合患者的治療方針,包括:藥物搭配、頻率和時間長短等,同時經由醫師詳細解釋和護理師的完整衛教下,才能達到安全又有效的治療成果。